中國醫療界10大巨變來襲!
在國家大力解放醫生、促進社會辦醫的政策支持下,中國醫療界正在形成十大新勢力,正自下而上地變革著醫療界。
一、多點、自由執業醫生大軍來襲
在全世界范圍來看,醫生自由執業都是主流,實現醫生資源配置的價值最大化,并讓醫生群體靠技術拿上陽光的高收入。
隨著醫生多點自由執業政策的持續放開,醫生執業注冊實現省域化,并能夠輕松申請跨省執業,區域及全國醫生的流動閘門已經放開。
據業內人士評估,醫生多點、自由執業正在從十萬量級奔向百萬量級,其中有逐步陷入困境的公立醫院推力,還有社會辦醫大放開、大發展的引力。
中國醫改靠什么?在一位知名醫改學者看來,主要就要靠身體力行多點、自由執業,追求自我解放的醫生群體。
二、醫生集團+時代了!
3年時間,中國醫生集團的數量從0到數百家,迅速成為行業的焦點,并在持續沖擊著現有醫療格局。
在上海,出現了簽約近30家醫生集團的公立醫院,還出現了靠醫生集團、醫生團隊撐起來的共享私立醫療平臺;在全國,醫生集團業態迅速蔓延,優勢醫生集團快速朝醫療集團方向發展,并把觸角向多地延伸;深圳更是靠政策聚集了近兩百家醫生集團前往注冊。
國內首家醫生集團創始人張強醫生更是直言,醫生集團+時代來了,現在的醫生集團數量不是太多,而是太少。
據《看醫界》了解,在醫生集團業態比較成熟的美國,醫生集團數量達到10萬家之多,可見中國醫生集團業態的發展前景。醫生集團作為一種組合便捷的醫生執業組織形式,未來其數量或將驚人。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放開,正在快速發展中的醫生集團業態,究竟將會對現有醫療格局產生怎樣的沖擊?我們拭目以待!
三、私立連鎖診所異軍突起!
眾所周知,中國分級診療建設最大的一塊短板就是診所。隨著診所設置、審批的大放開,診所將呈現井噴之勢,其中較具發展潛力的就是連鎖診所。
據《看醫界》了解,目前包括全科、專科在內的連鎖診所都在快速涌現,首富王健林更是豪言要開300家萬達連鎖口腔診所。
業內人士表示,連鎖診所相較于個體診所,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,更容易樹立品牌,贏得患者的青睞,不僅如此,快速涌現的優質連鎖診所,正越來越受到青年醫生的青睞。
以卓正診所、思俊外科診所等為例,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吸引了一批三甲醫院主治醫加盟,這些醫生技術過硬,善于溝通,也較受患者青睞。
可以預見的是,中國連鎖診所的市場剛剛開啟,市場空間巨大,連鎖診所將在分級診療改革中大顯身手。
四、私立醫院進入優質醫療時代
長期以來,中國的私立醫院名聲總體上并不好,但隨著一大批優質私立醫院的入場,這一狀況正在快速被改變 。
除了像和睦家醫院這樣的高端優質醫療機構外,以三博腦科為例,就成功進入全國頂級腦科醫院的行列,在基本醫療服務領域獲得成功。
可以預見的是,越來越多并不急功近利的資本開始進入醫療行業,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覺醒并投入到社會辦醫中,莆系做法必將被市場淘汰,中國社會辦醫的社會美譽度也必將越來越高,中國將出現一批自己的“梅奧診所”,和一批偉大的“梅奧醫生”。
私立醫院何時能夠成為中國醫療界的主流?我們拭目以待。
五、醫學檢驗、影像第三方化時代來了!
2017年9月3日,一只醫療概念的新股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,發行價6.93元,開盤以44%的漲幅漲停,并連續16個交易日漲停,股價最高達到47.81元。它就是金域醫學,醫療界更為熟悉的名字就是金域檢驗。
為何一家醫學檢驗企業的股票備受市場追捧?醫療界人士應該知道,根據國家層面醫改的精神,檢驗、影像等科室的第三方化將是大趨勢。
而事實上,一些二級醫院和社區醫院的檢驗科早就名存實亡,標本都是送第三方機構。
可以預見的是,未來很多醫院的相關科室將被剝離,第三方醫學檢驗、影像等機構將成為醫療市場重要的力量,并極大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,降低成本,推動社會辦醫和醫生資源的流動。
六、互聯網醫療巨頭:持續沖擊現有醫療格局
互聯網會顛覆現有醫療格局嗎?畢竟至少十幾年來,沒有看到太大改變。但事實上,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正在持續沖擊著現有醫療格局。
首先,互聯網極大地改變了醫患信息不對稱的問題,患者可以便捷地找到各地的名醫,醫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樹立自己的品牌。
不僅如此,多家互聯網醫療巨頭除了線上,還越來越多地將觸角伸向線下,建連鎖診所、手術中心等,并獲得巨額融資。
獲得了巨額資金支持的互聯網醫療巨頭,正在成為醫療行業的新貴,并持續嘗試改變現有醫療格局。
七、Medical Mall 式“醫療商場”來了!
近日,《看醫界》關于杭州醫療商場的報道引起了業內高度關注。
究竟什么叫Medical Mall?說白了就是“醫療商場”,也可以說是一家由多家醫療機構“拼”起來的醫院。
而且根據浙江省衛計委的批復,這些入駐的診所,檢驗、病理、超聲、醫學影像等醫技科室及藥房、手術室等統統可以采取共享模式,無需重金投入。
據《看醫界》了解,醫療商場的模式正在全國蔓延,一家來自香港的企業就向《看醫界》表示,正在多個超大城市布局“醫療商場”。
可以預見的是,越來越多的醫療商場將會出現,甚至會出現連鎖的醫療商場,和萬達廣場類似,甚至會走向上市。
八、醫療保險集團:打通產業鏈的巨鱷
保險企業到底多有錢,看看圍攻萬科的前海人壽、恒大人壽和安邦保險就知道了。那么保險機構在醫療界將有何版圖布局呢?這說起來就厲害了。
首先,中國的商業醫療險發展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,市場增長空間巨大,因此,搶奪醫療健康險將是保險巨頭們接下來的重頭戲。
不僅如此,保險企業還必然大舉進軍線下實體醫療、康復、養老機構,以平安為例就宣稱將開萬家診所,泰康保險大舉發力養老社區,并拿下了南京鼓樓醫院的一個高端分院。
如今,無論是私立醫療機構,還是醫生集團等醫療市場玩家,都對商業醫療保險有著強烈的合作需求。
要知道在新加坡,保險企業可是將患者、醫院、醫生等產業鏈全部打通,成為醫療市場最大玩家的。
醫療保險企業將在中國醫療市場擔任怎樣的角色?在《看醫界》看來,主要是胸懷決定的,有大胸懷、大格局,方有大作為。不要一切為了賣保險賺小錢,而是從促進醫療產業發展的大局出發,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,必然收獲豐滿。
九、 國資醫療集團:社會辦醫領域巨無霸
中國床位最多的是哪家醫療集團?不是鄭大一附院,而是華潤鳳凰。旗下100多家醫療機構,1.2萬張床位,年門急診總量近900萬人次。而且還在以較快的速度發展。
華潤鳳凰什么背景?前身就是央企華潤集團旗下華潤醫療,后并購了上市企業鳳凰醫療。而像華潤醫療這樣的大型國資企業背景的醫療集團還有多少?據《看醫界》了解,不僅有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中信醫療,還正在冒出很多類似國資背景的醫療集團。
尤其是在國有企業醫院改革大背景下,一些國企紛紛成立獨立的醫療集團,再并購自己的企業醫院,以免肥水流入外人田。以中石油為例,就在前不久突擊成立了寶石花醫療資產投資有限公司。
毫無疑問,實現了規模化、專業化經營的大型國資醫療集團,在醫療市場上的競爭力明顯,并將成為醫療市場上的重要力量。
當然,如果還是傳統的國企醫院管理模式,一些國企醫院還是難以避免逐步凋零衰敗的命運。
十、上市公司紛紛殺入醫療界
2017年,《看醫界》報道的上市公司并購公立、民營醫院的事件尤為頻繁,值得一提的一個現象就是,當醫療市場火起來后,一些主營慘淡的上市企業,紛紛謀求轉型,目標就是變身醫療企業。
以上海一家賣瓷磚的上市企業為例,買下幾家醫院后主營就“秒變”醫療了,一家西安的上市企業名字和主營換了很多次,最后在買下一家醫院后,聲稱打造國際醫學中心,主營也變成了醫療。
一些為大家熟知的事件,也多與上市公司有關,貴陽精神科主任攜科室醫護和患者出走的背后,就是上市公司朗瑪信息。
事實上,這些上市公司并非大鱷,真正的大鱷比如復星系,目標是并購500家醫院,康美藥業在基層批量改制、托管公立醫院……毫無疑問,擁有融資優勢的上市企業,在大舉進軍醫療界后,必將對醫療市場產生不小的影響,加速中國醫療市場化的進程。
【來源:看醫界】

相關閱讀
- 14類耗材,最低價聯動2024-11-27
- 新一輪高值耗材集采或將啟動2024-03-12
- 二三類醫療器械實名制,再擴圍!2023-07-27
- 國家六部門發文,全國下半年帶量采購方向定了!2023-07-26
- 當國產器械玩起「高端局」2023-05-26